为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7月30日,山东大学药学院“青羽共济同心”社会实践队队员陈栩栩前往陕西安康,开展了“我们的树”多元化手印树制作及标语撰写活动。
活动期间,陈栩栩及其同伴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当地群众深入普及了“共同的家园”这一概念,并引发了大家的共鸣。最后,他们还组织群众写下了关于该主题的感悟,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了自己作为家园一份子的责任与使命,更激发了他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行动自觉。
在水西门广场上,成员们自备了桌子进行摆摊,有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随着围观的群众逐渐增多,队员陈栩栩开始向大家介绍本次活动主题“共同的家园”,并介绍了它的概念——各民族像家人一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接着,陈栩栩进一步阐述了这一主题的意义。她指出,民族团结不仅能让家园更稳固,还能为地区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此外,她还介绍了国家为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安全所出台的相关政策。其中包括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助力当地经济提升;积极保护各民族文化,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具体举措。
随着相关概念的持续普及,现场围观的群众对民族团结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逐渐形成了深刻的感悟。在此基础上,陈栩栩向现场群众发出倡议,邀请大家在提前准备好的画布上书写心得体会。值得注意的是,画布中央的手印树是在活动前期支教过程中由小朋友们按压创作而成的。随后,众人积极响应,纷纷拿起笔,在画布上留下了自己的感悟。这些感悟内容丰富,涵盖了团结协作与家园建设等多个方面。其中,“团结聚力前行,齐创时代盛世华章”“同护一片热土,共筑美好家园”等语句,既体现了群众对活动主旨的深刻理解,也传递出了共建共享的共同愿景。

在写完心得体会之后,现场的爷爷奶奶们还与成员们围绕大学生开展此类社会实践宣讲的意义与重要性展开了交流。交流中,陈栩栩深刻认识到,此类活动不仅可以深化大学生群体对集体责任的认知,增强社会责任感,还能促进理论与现实结合,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助力形成共建意识。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给陈栩栩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促使她产生了诸多感悟。她认识到,家园建设并非一人之力可成,而是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在这一过程中,个人责任与群体利益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从实际情况来看,每个人都是家园的一份子,看似微小的行动,汇聚起来便能形成推动发展的合力。经过此次活动,陈栩栩更清晰地认识到,只有每个人都承担起自身责任,积极协同合作、共同发力,才能让家园建设工作切实落地,进而实现家园的长远发展。

接下来,药学院“青羽共济同心”社会实践队将稳步推进后续工作,继续把“共同的家园”这一理念落实到具体实践中,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走深走实。
作者:陈栩栩 审核:周笑天、郭宜珍、辛文渊、刘晓燕 编辑:周笑天 责编:杨璐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