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拓展培养  >  正文

药学院“丰碑拾忆”革命寻访队赴七省九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作者:韩旭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7日 12:32:06点击数:

为探寻革命历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引导青年学子汲取奋进力量,山东大学药学院“丰碑拾忆”革命寻访队历时15天,跨越七省九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完成革命精神传承之旅。

活动前期,团队于7月5日召开线上筹备会,队长康力那对实践背景与核心目标作出说明:“七省九地的革命遗址承载着不同阶段的红色记忆,从北方的抗战热土到南方的解放战场,每一处都蕴藏着先辈的奋斗故事。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走过’,更是‘读懂’,让这些故事真正走进青年心里。”

会上,队员们结合目的地特色明确分工,按照地域分为3个实践小组,并同步设史料整理组与宣传组。其中,实践小组负责实地采集信息;史料整理组聚焦革命故事的考据与梳理;宣传组则通过图文、视频形式记录实践过程。

实践期间,各小组分赴目的地开展深度寻访。按照自北向南的走访路线安排,队员们实地探访了各个历史现场,详细了解了从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发展进程,逐步深入感知中国近代抗争与革命的壮阔脉络。

在北方的抗战热土上,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在长春,宋易龙走进东北沦陷史陈列馆,观摩了一件件记录日军侵华暴行的文物。从冰冷的刺刀到与慰安妇相关的展品,每一件展品都在无声诉说着东北人民在沦陷时期遭受的苦难,那段屈辱而悲壮的历史亦让他深受触动。在海林市,康力那走进杨子荣烈士陵园。她追忆起杨子荣的英勇事迹——这位革命先烈曾深入匪巢、智斗顽匪,为解放东北立下赫赫战功,也让康力那切身感受到了他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向南行至山东,这片红色沃土上的抗战故事同样令人动容。在枣庄市铁道游击队纪念馆,韩旭见到了保存完好的抗战时期战地药箱。据讲解员介绍,当年医护人员就是带着这样的药箱穿梭在炮火中,用有限的药品救下了数十名伤员。在济南战役纪念馆,徐张硕在笔记本上细致记录下了文物背后的时间线,还特意拍摄了药箱细节特写。她表示,这些实物比文字更能让人感受到先辈的坚守,而实践队员也有责任把这些细节讲给更多人听。

跨越秦岭淮河,南方大地上的解放故事同样激荡人心。在福建长汀,邱静怡探访了福音医院旧址,回溯了院长傅连暲带领英国教会医院转型为红军医院、以医术投身革命的事迹,并深刻感悟到“医心向红”的担当。在上海,陈可怡走进中共一大会址,凝视石库门门楣与《新青年》泛黄纸页,深入理解了思想觉醒对革命的深远意义。

实践后期,宣传组通过公众号连载等形式进行成果展示。吴昆岭表示,实地走访完这九个地方后他深刻认识到,革命精神不仅仅是课本里的名词,更是抗战药箱上的划痕,是健在老人记忆中每一个战友的名字。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将继续讲述红色故事,弘扬红色革命精神。

此次跨地域革命寻访活动,让队员们在实地探寻中深化了对红色历史的理解,也为青年传承革命精神搭建了实践桥梁。实践队员们表示,后续将以此次实践为基础,持续推进“革命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让红色基因在青年学子中持续传承。

作者:韩旭 审核:周笑天、郭宜珍、辛文渊 编辑:周笑天 责编:杨璐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