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拓展培养  >  正文

药学院“药研启创”实践团赴山东大学药学院生物学交叉创新团队开展暑期科研实践

作者:何彦颖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4日 08:00:00点击数:

为深化科研育人实效、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山东大学药学院“药研启创”实践团于7月6日至7月12日走进山东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和海洋药物化学生物学交叉创新团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实践中聚焦新型抗肿瘤药物诺卡菌素NA10152B的机制研究,顺利完成了多项实验任务,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开展项目启动会,集中学习大创项目的核心内容与科学背景。团队重点研读了铁死亡(ferroptosis)的分子机制、诺卡菌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性及其在抗肿瘤治疗中的潜在价值。队员们逐步厘清了“铁螯合型与非铁螯合型诺卡菌素在诱导癌细胞死亡方式上的差异”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并系统掌握了MTT/CCK-8、TBARS等实验的技术原理与操作规范。

实践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团队成员系统开展了五种人源癌细胞系的细胞毒性测试(MTT/CCK-8实验),全面评估铁螯合型与非铁螯合型诺卡菌素NA10152B对乳腺癌等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实验数据为前期研究提供了有力补充,进一步验证了该类化合物的广谱抗肿瘤潜力。

同时,团队通过硫代巴比妥酸反应底物(TBARS)法,检测细胞内脂质过氧化水平,初步反映药物处理后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结果显示,非铁螯合型诺卡菌素显著提升脂质过氧化程度,提示其可能通过促进自由基损伤激活铁死亡通路。通过对铁螯合诺卡菌素与非铁螯合诺卡菌素进行对比分析,团队发现前者在诱导氧化应激方面更具优势,为后续结构优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截至目前,四项铁死亡关键指标检测已完成两项,包括脂质过氧化水平和细胞活力变化。后续团队将围绕线粒体形态变化及GPX4蛋白表达等指标持续推进检测工作。队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实践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更令其深刻体会到基础研究对新药创制的重要意义。

实践后期,团队通过内部总结会梳理数据,并着手撰写了实验报告。同时,宣传组成员也详细记录了实践点滴。

此次社会实践将科研训练与实践育人深度融合,实现了从“学知识”到“做研究”的跨越。“药研启创”实践团将以本次实践为起点,持续深化诺卡菌素机制研究,力争产出高质量成果,让青春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绽放光芒。

作者:何彦颖 审核:周笑天、郭宜珍、辛文渊 编辑:周笑天 责编:杨璐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