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拓展培养  >  正文

药学院“遗脉乡传”社会实践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李悦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3日 23:10:40点击数:

为深入探寻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稳固根基,真切触摸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灵魂脉络。山东大学药学院“遗脉乡传”社会实践队队员们在暑期以青春之力,投身于传统文化传承实践,在传承工作推进过程中,探寻历史印记,感受文化内涵,助力古老文明在当代展现出新活力。

队员李冬焱深入甲马文化体验场域开展调研。甲马,作为云南地区古老的祈福民俗符号,承载着当地人对生活的祈愿。在实践操作环节,她亲手刻制了甲马印版,切实感受到刀具与木板摩挲的阻力,亲身体验了让墨色均匀附着在纸张表面,使传统图案逐渐显现的印制全过程。此次实践,让这项原本多用于民间祭祀的“神纸”从民俗角落,走进青年群体的认知视野,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标识。

此外,她还在社区摆摊,把泥塑文化进行展示推广,吸引了众多路人驻足。他们围聚在一起聆听泥塑背后的故事、观赏泥塑制作技艺,使得传统泥塑从相对封闭的工作室环境走向充满生活气息的社区场景。这些文化传播实践活动,推动文化突破“小众群体”的局限,转变为大众能够直接接触的生活内容,让文化传承不止于“守护”层面,更迈向“共享”的新阶段。

队员李悦与李瑶函前往聂家庄,探寻了泥叫虎的奥秘,在触摸泥塑的过程中,感知民俗文化的传承脉络。聂家庄泥叫虎是山东潍坊的传统泥塑,以虎为形,寓意驱邪纳福。在制作现场,匠人通过双手反复揉搓,赋予泥土良好的韧性。在捏塑虎身时,他们注重形态勾勒,虎头的威风、虎纹的细腻,均依靠指尖的精准把控得以呈现。泥叫虎看似是普通的泥塑作品,实际凝聚着老一辈匠人的心血与智慧。从造型设计到色彩涂抹,每一个环节都有‘虎虎生威’的讲究。

队员落桑曲珍走进藏戏博物馆,开展了对藏戏与普兰服饰的文化调研。藏戏,以独特唱腔、程式化动作讲述故事,传承千年;普兰服饰,镶嵌绿松石、珊瑚等,色彩绚丽,背后藏着“绿度母化身牧羊女”的传说。藏戏表演时,演员会佩戴面具、身着盛装,将高原审美与信仰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件普兰服饰、每一段藏戏唱腔,都是藏文化的“活化石”。她的探索,让高原文化突破地域限制,在青年群体的感悟中,传递出藏地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浪漫。

队员陈栩栩借支教契机,将布扎文化带进了课堂。通过展示布扎实物、讲述相关故事,她让孩子们在直接触摸彩色丝线与布料的过程中,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文化传承的意识种子。

传统文化传承,是青年群体与历史文化的深度交流。实践队队员以实践行动为载体,在文化领域积极开展文化传承工作,记录并传播文化传承故事,让甲马、泥叫虎、藏戏等文化符号,不再是博物馆的“陈列品”,而是融入当下生活,成为具有传承价值的文化基因。未来,实践队将继续投身文化传承工作,使古老文明在传承中得以长久延续,在创新发展中彰显独特价值,持续书写文化传承进程中青年群体的担当篇章。

作者:李悦 审核:左昕泽、郭宜珍、辛文渊 编辑:周笑天 责编:杨璐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