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研究生导师  >  正文

鞠建华 教授

个人简介:

鞠建华,男,1972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药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北京协和医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2000.08-2003.02)、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药学院(2003.03-2008.02)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008.03-2021)工作。主要从事(海洋)微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发现、生物合成和抗感染、抗肿瘤创新药物研发工作,从(海洋)微生物中发现了具有抗感染、抗肿瘤等活性天然产物1000余个,开发了海洋微生物的组合生物合成和异源表达技术,阐明了20余种特征活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机制,揭示了咔啉碱合成酶、Dieckmann缩合酶、Diels-Alder环化酶、别异亮氨酸异构酶、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L-半乳糖变构酶等26种新颖生物合成酶的催化功能,筛选出3个自主产权的抗结核杆菌感染、抗胶质瘤和抗白血病候选海洋药物,其中1个在系统临床前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NSFC-广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20余项。获得第五届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第七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现任中国药学会海洋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海洋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学术刊物J. Nat. Prod.Mar. Drugs顾问编委,中国海洋药物编委。2008年入选中科院人才学者,201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同年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年入选国家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广东特支计划“南粤百杰”杰出人才, 2020年入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在Nat. Chem. Biol.,Nature Commun.,PNA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Org. lett.,J. Nat. Prod.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8篇,论文被SCI引用超过5000次,获授权专利24项。


研究领域:

(1)特殊环境(海洋、沙漠、植物内生等)微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发现(Bioactive natural product discovery)。利用化学生态学原理和多种发酵培养技术,从特镜微生物(放线菌、真菌等)中筛选、分离和鉴定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微生物产生的活性物质在特定生境的化学防御机理,发现生理活性显著药效活性物质,为开发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提供先导化合物。

(2)微生物源复杂活性天然产物的代谢工程、组合生物合成和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Metabolic engineering, combinatorial biosynthesis, and synthetic biology of complex bioactive natural products)。包括: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重要活性化合物产生菌全基因组的序列测定及其功能基因研究;新的生物合成途径的发现及其调控机制;基因阻断、置换、重组或异源表达构建工程菌,产生“非天然”的天然产物或提高目标天然产物的产量;利用基因克隆、蛋白表达、纯化手段,对酶促反应机理和动力学进行表征,发掘新型酶促反应催化剂;重要活性天然产物的体外全生物合成(in vitrototal biosynthesis),体外构建重要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用生物酶快速合成天然产物衍生物库。

(3)抗感染、抗肿瘤等药物的成药性评价和药物研发(Anti-infective and anti-tumor drug development)。对通过发现和生物合成技术改造获得的化合物进行构效关系研究,筛选出结构新颖、活性显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合物进行体内药效、毒理和药代等临床前研究,开发抗感染、抗肿瘤等药物。

代表性论文(5篇):

1. Ji, X.; Tu, J., Song, Y.; Zhang, C.; Wang, L.; Li, Q.;* Ju, J.* A luciferase-like monooxygenase and flavin reductase pairAbmE2/AbmZ catalyzes Baeyer–Villiger oxidation in neoabyssomicin biosynthesis.ACS Catalysis, 2020,10, 2591-2595.

2. Gui,C.; Chen,J.; Xie, Q.; Mo,X.; Zhang,S.; Zhang, H.; Ma,J.; Li, Q.; Gu,Y-C.; Ju, J.*CytA, a reductase in the cytorhodin biosynthesis pathway, inactivates anthracycline drugs inStreptomyces.Commun. Biol., 2019, 2:454.

3. Zhu, Q.; Chen, Q.; Song, Y.; Huang, H.; Li, J.; Ma, J.; Li, Q.; Ju, J.* Deciphering the sugar biosynthetic pathway and tailoring steps of nucleoside antibiotic A201A unveils a GDP-L-galactose mutase.Proc. Natl. Acad. Sci. U.S.A.2017,114, 4948-4953.

4. Ma, J.;*Huang, H.; Xie, Y.; Liu, Z.; Zhao, J.; Zhang, C.; Jia, Y.; Zhang, Y.; Zhang,H.; Zhang,T.; Ju, J.*Biosynthesis of ilamycins featuring unusual building blocks and engineered production of enhanced anti-tuberculosis agents.Nat. Commun.2017, 8(1), 391.

5. Li, Q.;Qin, X.; Liu, J.;Gui, C.;Wang, B.;Li, J.;Ju, J.* Deciphering the Biosynthetic Origin of L-allo-Isoleucine.J. Am. Chem. Soc., 2016,138,408–415.

主持在研项目: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要深海药源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产生体系构建(2019YFC0312500),2020.01-2021.12,2348万元,主持、在研;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海洋真核-原核共生体系化学防御功能天然产物的产生及其机制(22037006);2021.01-2025.12,300万元,主持、在研。

联系方式:jju@sdu.edu.cn

上一篇:由晓娜 研究员

下一篇:李连 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