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寻乡村振兴的基层实践路径,进一步了解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及道路,山东大学药学院“身入乡土,心系振兴”实践队于7月5日赴定陶区半堤镇开展了前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5日下午,实践队首先参观了“红映半堤”党建阵地,并与镇政府组织委员进行了交流,切实体会了“一二三产业融合”振兴模式。此后,队员们进入了半堤镇一楼便民服务中心和“堤堤帮办”功能区,并在了解其解决群众诉求的实例的过程中切身体验了“一站式”服务流程。紧接着,队员们来到了二楼乡村振兴指导中心,通过扫描村庄二维码深入了解了“一村一品牌”模式下各村的特色发展路径。其中,队员们重点了解了花园村光伏产业的发展历程、运营模式和成效,深刻感受到了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潜力。
随后,在脱水蔬菜产业服务中心,队员们学习了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融合模式,并了解了“您吃的每一碗泡面,都有半堤的味道”背后所体现的产业规模。这一经历不仅让队员们认识到了产业振兴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更让他们明白了要立足本地资源打造特色产业。
接着,实践队来到三楼,聚焦党性教育展开了参观。主题党日指导中心的定制化“8+X”套餐、灯塔大课堂的云课程与初心直播间新媒体应用,分别体现了党建工作的精准化施策、人性化温度与前瞻性创新力。此次参观学习不仅让队员们深刻领悟了“党建+”模式的强大生命力,还让队员们坚定了投身乡村振兴的信念。此外,半堤镇的经验也证明了坚持党建引领必能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注入新活力。

7月6日上午,实践队在半堤镇大徐村与村支书徐世波展开交流。在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大徐村当前经济主要依赖辣椒和花生种植。由于受耕地红线限制,村民收入来源有限,仅能通过手工作坊补充部分收入。此外,该村此前设立的扶贫车间因政策适配与人才短缺等问题已停止运营。在民生方面,村庄还存在老人养老金标准偏低、人口老龄化加剧、小学生源不足等情况。针对村庄发展,徐世波与实践队成员探讨了“激发青少年学习动力→培养人才→反哺乡村”的发展思路,并初步构想了大学生长期实践服务计划。徐世波长期扎根乡土、全心服务村民的精神令队员们敬佩,相信在众人共同努力下,大徐村定能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既见证了党建引领的振兴活力,也了解到了乡村面临的耕地资源有限、人才短缺等难题。从“红映半堤”到大徐村的探索,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党建引领提供坚实保障,依靠乡土力量的坚守夯实发展基础,还离不开有志青年的广泛参与,且只有多方协同发力,才能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作者:郭福盈、吕博洋、刘柯君 审核:周笑天、郭宜珍、辛文渊 编辑:周笑天 责编:杨璐萍